俄扎乡:“移”出乡风文明新风尚
今年以来,元阳县俄扎乡将涵养乡风文明作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关键抓手,聚焦“营造氛围、落实制度、丰富活动”三维发力,引导干部群众破旧立新,让文明新风浸润乡村沃土。
今年以来,元阳县俄扎乡将涵养乡风文明作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关键抓手,聚焦“营造氛围、落实制度、丰富活动”三维发力,引导干部群众破旧立新,让文明新风浸润乡村沃土。
“一听戏台子有声音,我放下手里的活就赶过来了。我们老年人都喜欢吕剧,这些小戏小剧演得太好了,希望他们能常来演出。”近日,“乡风文明”威海市小戏小剧展演走进临港区草庙子镇金井村,村民赵锦香坐在台下看得津津有味。
10月29日下午,西海岸新区市民文化中心剧场内座无虚席,掌声如潮水般落下又涌起,老人手里攥着节目单,孩童依偎在家长怀中瞪圆眼睛。随着开场音乐响起,青岛市“乡风文明”小戏小剧优秀作品集中展演的首场演出正式启幕,为市民带来7个优秀原创作品。
作为世遗之城,福建泉州的书院文化源远流长,独立之思、理性之光、人文之暖早已融入城市文明血脉,成为学风与民风的精神底色。近年来,泉州各地古书院在遗址基础上迎来复兴热潮,小山丛竹书院、欧阳书院、石井书院(朱祠)、宝觉书院等20余座书院重焕生机。这不仅是建筑的还原,
主持人:在昨天(10.29)播出的《文明天津大家谈》专题节目中,来自宁河区的几位村居负责人走进天津新闻广播直播间,分享了当地以顺口溜宣传、五村联动、积分银行等特色机制推进文明乡风建设的实践经验。请听报道:
10月29日下午,西海岸新区市民文化中心剧场内座无虚席,掌声如潮水般落下又涌起,老人手里攥着节目单,孩童依偎在家长怀中瞪圆眼睛。随着开场音乐响起,青岛市“乡风文明”小戏小剧优秀作品集中展演的首场演出正式启幕,为市民带来7个优秀原创作品。
近日,陕西省农业农村厅首批“千万工程”示范村名单揭晓,西咸新区崇文镇马庄村、马王街道新泥河村、太平镇孙家堡村、正阳街道白庙村成功入选。近年来,西咸新区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升级产业、重塑生态、完善设施、涵养乡风、强化
没有专业演员、华丽布景,有的是群众的自编自演,蕴含着地道的乡土风情,却让这场“家门口的文化盛宴”迅速在互联网“出圈”。这正是黄陵县深耕乡风文明建设、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9月25日,“稻香话文明·实践沐新风”乡风文明市集在汝阳县三屯镇东保村稻田小镇举行,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深入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展现出汝阳丰收的盛景、文明的光景、和美的图景。
“红白喜事要简办,互相攀比咱不干,不良陋习要摒弃,树立新风大家赞!”这是城北区二十里铺镇石头磊村村民编的打油诗,如何推动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在农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石头磊村量体裁衣,着力创新宣传教育方式,让文明新风尚的种子播撒到村民心中。
秋日胜春朝,乡间遍地黄。9月26日,正值国庆、中秋双节将至、丰收在望,镇原县三岔镇榆杨湾村的文化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场以“移风易俗·共创文明”为主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赶大集活动,正火热开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当前我省乡风文明建设仍面临多重问题。一是农民素质与思想滞后。农村中老年农民占比高且受教育程度偏低,文化素养与规则意识不强。二是文明实践阵地功能不够强。文明实践阵地建设
活动现场,“小戏小剧展演”精彩开演。演员们用接地气的表演、通俗易懂的台词,演绎着贴近群众生活的故事,有对邻里互助的生动刻画,也有对移风易俗的热情倡导,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与共鸣。
7月9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启动2025年“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组织记者深入基层一线,多维记录各地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火热景象,立体呈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
强化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丰乐镇高度重视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传播文明新风尚。在各村宣传栏精心制作了一批移风易俗主题海报,生动形象地展示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等文明新风尚的内容和典型案例,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同
近年来,樊城区牛首镇张湖村紧扣“产业兴村、旅游活村、文化立村”目标,以张继文化为底色,以民生工程为切入点,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契合民意、富有成效的乡风文明建设好路子,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让村民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攀升。
红事新办不铺张,白事简办不攀比,文化礼堂里歌声阵阵,村规民约前驻足常学……在鸡西市的乡村大地上,文明新风已吹进千家万户,浸润着百姓日常生活。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近年来,鸡西市将乡风文明建设作为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创新推出“思想引领、移风易俗、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近年来,肥城市老城街道以创新思维破解陈规陋习,通过一系列接地气、聚人心的务实举措,将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精神动能。
今年以来,新华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以德治村”为根基,持续探索乡风文明建设新路径,扎实推动移风易俗落地见效。通过协同推进“乡风、家风、民风”建设,实现“治小家”与“治大家”的有机统一,为乡村治理注入新活力,助力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乡风文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长效引擎,乡村振兴不仅是物质层面的繁荣,更是精神文化层面的振兴。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文化的核心体现,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从价值引领、社会整合到发展赋能,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是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引擎”。